[ huáng ]

讀音:huáng

拼音:huang

簡繁:黃

五筆:AMWU

五行:土

部外:暫無

五筆:AMWU

筆畫:11畫

吉兇:吉

倉頡:TLWC

結(jié)構(gòu):上中下

鄭碼:EAKO

四角:44806

區(qū)位:2738

統(tǒng)一碼:9EC4

異體字:黃,?,?

英漢互譯:yellow,surname

筆順:橫、豎、豎、橫、豎、橫折、橫、豎、橫、撇、點(diǎn)

王由三橫一豎構(gòu)成,三橫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豎貫通天、地、人,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?dú)w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學(xué)。上古時(shí)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統(tǒng)治者被稱為“王”?!巴酢弊鳛樾帐霞磥碓从凇巴酢边@個(gè)至尊之位;東周時(shí)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時(shí)間排名時(shí)間排名時(shí)間排名
最新72018年72014年7
2013年72007年72006年7
1995年71987年81982年7
明朝8元朝9宋朝9
北宋96

內(nèi)容來源于:www.worbu.com

起源

黃姓主要源自:嬴姓。

1、源自嬴姓,以國名為氏。有三種說法:

①遠(yuǎn)祖可追溯到帝舜時(shí)代的東夷部落首領(lǐng)伯益。伯益因治水有功,被帝舜賜姓嬴氏。其后裔中有黃氏者,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。春秋時(shí)期,楚國稱霸,只有黃國和隨國敢于抗衡。公元前648年,黃國被楚國所滅。亡國后的黃國子孫,以國名為氏。

②遠(yuǎn)祖可追溯到五帝時(shí)代金天氏少昊。少昊金天氏后裔臺(tái)駘,為水官之長,顓頊時(shí)受封于汾川。春秋時(shí),臺(tái)駘的后人曾建立沈、姒、蓐、黃諸國,后來都被晉國滅掉了。其中,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。

③遠(yuǎn)祖可追溯到遠(yuǎn)古掌火之官吳回(祝融)之子陸終。陸終后裔在周代時(shí),被封于黃地,建立了黃國。黃國后來被楚國所滅,其后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,他們以國名為氏,稱黃姓。

2、源自官位,以官職稱謂為氏。有兩種說法:

①出自遠(yuǎn)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。黃龍師,亦稱黃龍、黃師、黃中官、龍師等,是伏羲設(shè)置的官名,為中官。黃龍師之后裔子孫,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,稱黃龍氏,后簡稱為單姓黃氏、龍氏等。

②出自遠(yuǎn)古黃帝下屬之官黃云。黃云,是黃帝設(shè)置的官名,為中官。黃云之后裔子孫,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,稱黃云氏,后簡稱為單姓黃氏、云氏等。

3、源于改姓而來:

①其他漢姓改為黃姓:上古時(shí)候,黃、王同音,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;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:如陸姓、巫姓、吳姓、金姓改黃姓等。

②回族改黃姓:今回族黃氏,是少數(shù)蒲氏回族人為避元末“反色目”誅殺之禍而改為黃氏的。

③滿族改黃姓:滿族吳扎拉氏,發(fā)源于寧古塔(今黑龍江寧安),人數(shù)很多,后分衍有四支漢姓,即黃氏、紫氏、紅氏、白氏。

宋朝時(shí)期,黃姓大約有12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1.6%,排在第9位。黃姓第一大省是江西,約占全國黃姓總?cè)丝诘?7.5%。在全國的分布,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,這兩省黃姓大約占全國黃姓總?cè)丝诘?3.5%;其次分布于浙江、四川、廣東、河南,這四省的黃姓又集中了24.5%。全國形成了以贛浙、閩粵、四川、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黃姓聚集地。

明朝時(shí)期,黃姓大約有22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2.3%,排在第7位。江西仍為黃姓第一大省,約占全國黃姓總?cè)丝诘?3.8%。在全國的分布,主要集中于江西、福建兩省,這兩省黃姓大約占黃姓總?cè)丝诘?0%;其次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浙江,這三省的黃姓又集中了30%。宋、元、明600年間,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%,黃姓人口純增長率高達(dá)83%,凈增加了100萬。黃姓人口分布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(qū)遷移,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、閩粵桂兩大塊黃姓人口聚集地區(qū)。

當(dāng)代,黃姓人口近2700萬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2.2%,排在第7位。廣東為黃姓人口第一大省,約占全國黃姓總?cè)丝诘?9.5%。在全國的分布,主要集中于廣東、四川、湖南三省,大約占黃姓總?cè)丝诘?2%;其次分布于廣西、江西、湖北、福建、江蘇,這五省又集中了28%。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,以北少黃姓、以南多黃姓的分布局面。長江以南,尤以珠江三角洲為黃姓高聚集區(qū)。其次,四川東南部,湖南東部和江西南部形成兩大塊次高密度的黃姓區(qū)。在近600年期間,黃姓人口流動(dòng)的程度和方向,與宋、元、明期間有很大的區(qū)別,由東南部向華中、華北有一定的回遷,向西和南部地區(qū)的回遷十分強(qiáng)勁,這已經(jīng)大于由北向東南的遷移。當(dāng)代黃姓人口分布頻率,單位面積內(nèi)密度最高的地區(qū)在廣東東部、福建西部、廣東中部、湖南東部、江西南部、四川東南,每平方公里的黃姓人口達(dá)到8.7人以上,占國土面積的5.7%,大約有567萬人;在廣西、廣東、湖南南部、臺(tái)灣、江西南部、福建南部、貴州東南、新疆喀什地區(qū),黃姓占當(dāng)?shù)厝丝诘谋壤话阍?.2%以上,在廣西的桂林和欽州地區(qū)、廣東的雷州半島的比例高達(dá)8.4%以上,總覆蓋面積占了國土面積的11.6%;四川、云南東部、貴州西北、湖南北部、湖北、江西北部、福建北部、浙江、江蘇南部、安徽南部、陜甘寧大部,黃姓占當(dāng)?shù)厝丝诘谋壤话阍?.4%-4.2%,總覆蓋面積占了國土面積的22.6%;其他北方和西北廣大地區(qū),黃姓占當(dāng)?shù)厝丝诘谋壤话阍?.4%以下,總覆蓋面積占了國土面積的65.8%,其中比例不足0.5%的地區(qū)占國土面積的36%。

江夏郡:漢高帝置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。治所在安陸,今天湖北省安陸市。

南安郡:南朝梁天監(jiān)(502~519年)析晉安郡置南安郡,治晉安縣(今南安市豐州鎮(zhèn)),轄今莆田、泉州、漳州、廈門四市地。

濮陽郡:治所在濮陽(今濮陽市西)。

東陽郡:三國吳寶鼎元年(266)置郡,屬揚(yáng)州。治金華縣(金華市婺城區(qū))。

松陽郡:隋朝置郡,今浙江省松陽縣。

櫟陽郡:古縣名,故城在今天陝西省臨潼縣東北。

安定郡:漢武帝置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甘肅省平?jīng)龅貐^(qū)及寧夏西部,治所高平,在寧夏固原縣。

房陵郡:漢置房陵縣,屬漢中郡。建安末年置房陵郡,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(qū)。

漢東郡:古縣名。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。

上谷郡: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,治所沮陽,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。

譙郡:東漢建安年間置,相當(dāng)于今天安徽,河南二省之間地區(qū)。

山谷堂:因黃庭堅(jiān)著有《山谷集》而得名。黃庭堅(jiān),北宋書法家、文學(xué)家。字魯直,號(hào)山谷道人、涪翁,分寧(今江西省修水縣)人。歷官集賢校理、著作郎、秘書丞、涪州別駕、吏部員外郎。

江夏堂:典出東漢安陸人黃香,九歲喪母,對父極孝,夏天扇枕席,冬天暖被窩。博學(xué)經(jīng)典,善寫文章,京城號(hào)稱“天下無雙,江夏黃童”,官至魏郡太守。

寬和堂: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。當(dāng)時(shí)的官吏都很嚴(yán)肅,黃霸為政獨(dú)尚寬和。宣帝時(shí),他任廷正(司法官),因事被關(guān)在監(jiān)獄。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,終于平反昭雪。

一、huáng

現(xiàn)行常見姓氏。分布很廣:今北京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度、平邑、龍口,內(nèi)蒙古之烏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廣西之田林,貴州之從江,云南之瀘水、河口、隴川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漢、回、滿、蒙、侗、鮮、彝、傣、羌、壯、白、畬、黎、水、京、苗、瑤、土家、布依、納西、赫哲、仫佬、拉祜、哈尼、裕固等多個(gè)民族皆有此姓?!多嵧ㄖ尽?、《續(xù)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
1、鄭樵注云:“嬴姓。陸終之后受封於黃,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,在楚與國也。僖十二年,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?!?/p>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宋學(xué)士集》注云:“臺(tái)(臺(tái))駘封於汾州,其后為沉、姒、蓐、黃諸國。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?!迸_(tái)駘,相傳為古帝少昊之苗裔,世為水官之長。顓頊封之于汾川,后遂以為汾水之神。汾州,即今山西汾陽。

3、突厥族亦有黃姓?!短茣ね回蕚鳌份d:蘇祿大首領(lǐng)莫賀達(dá)干、都摩支二部方盛。而種人自謂娑葛后者為黃姓;蘇祿為黑姓。更相猜仇。天寶十二載,黑姓部立登里伊羅蜜施(dēnglǐyīluómìshī)為可汗。至德后,黃、黑姓皆立可汗相攻。中國(按:此當(dāng)指唐王朝)方多故,不暇治也。

4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唐書》又注:“邕管蠻有黃姓。唐黃少卿、少高、少溫是也?!?/p>

5、為陸姓所改。《續(xù)通志·氏族略·總論·冒姓》載:“元黃公望,本姓陸,出繼永嘉黃翁,遂冒姓黃氏?!?/p>

6、清代高麗族亦有黃姓,散處易州、開州等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載。

7、為清代滿族黃佳氏、烏雅氏所改,見劉慶華《滿族姓氏錄》。

8、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“哈拉”所改?!俺粘骺恕?,赫哲語為黃鼠狼,當(dāng)為氏族圖騰,以之名族,以族為氏,或依其漢意“黃鼠狼”之首音取“黃”而為單姓。

9、黎族之黃姓,海南白沙縣有分布。因方音所致,王、黃不分,或稱本姓王,后作“黃”;或謂本姓黃,后作“王”。

10、壯族之“黃”,乃“皇帝”之意。

11、白族之黃姓,源於圖騰崇拜。白族語稱“介恥”,或?yàn)椤吧w恥”。漢意為“雞氏族”,即以雞為其圖騰的氏族,遂以雞名其族,以族名為姓。后或據(jù)其漢意為單姓姬、紀(jì),或音變而為奚、高、黃等。

12、裕固族之黃姓,則由西喇氏所改?!拔骼?,本戶族名,或以代姓。漢意為黃色,后或依其漢意而為單姓“黃”。

二、(黃)

黃姓分布:分布很廣,約占全國人口2.2%,為中國人口最多10個(gè)姓之一。黃姓主要集中于長江以南地區(qū)。尤以廣東多此姓,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19%。四川、湖南、廣西、江西等省(區(qū))亦多此姓,上述5省(區(qū))黃姓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56%。

黃姓起源:

1、系自嬴姓。顓頊曾孫陸終之后,受封于黃(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),春秋時(shí)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

2、出于金天氏。自臺(tái)駘封于汾州(故治在今山西汾陽),其后為沈、姚、蓐、黃諸國,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,見《宋學(xué)士集》。

3、河西黃氏出自漢、晉時(shí)匈奴屠各部。

4、金時(shí)女真人移剌氏(即耶律氏),漢姓為黃。清滿洲人姓,世居沈陽、牛莊等地。又,清滿洲八旗姓黃佳氏、烏雅氏、伊喇氏等后均改為黃氏。

5、唐時(shí)突厥人姓突騎施后改為黃、黑二氏。

6、唐時(shí)邕管(故治在今廣西南寧)蠻有黃姓,見《唐書》。壯族姓。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顏色為姓。

7、清高麗人姓。凡三派,出易州、開州、益州等地。今朝鮮族姓。

8、明、清時(shí)云南麗江府石鼓土把總有黃姓,系藏族。

9、清貴州思州府土司黃姓始于明朝。

10、景頗族曾行氏;漢姓為黃。

11、裕固族西喇氏,漢族為黃。

12、哈尼族埃拉氏,漢姓為黃。

13、臺(tái)灣土著、白、赫哲、回、京、仫佬、苗、瑤、彝、布依、土家、黎(216

黃姓名人:

黃歇,春秋時(shí)楚春申君。

郡望:櫟陽、安定、房陵、漢東、上谷、譙郡、江夏。

其他:

①臺(tái)灣黃姓,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、武田、守田、友田、橫田、幸田、廣田、廣潮、廣江、廣??、廣岡、廣內(nèi)等,這些姓均含黃字一部分或黃字。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全部恢復(fù)黃姓。②臺(tái)灣土著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使用過日本姓高山、木下者,在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重新選擇了黃姓。

歷史名人

黃姓古代名人

黃歇戰(zhàn)國(前320年—前238年),戰(zhàn)國,前320年-前238年,黃國(今河南省潢川縣),楚國大臣

黃石公秦末漢初(約前292年-前195年),秦末漢初,約前292年-前195年,下邳(今江蘇睢寧),道家學(xué)者

黃霸西漢(前130年-前51年),西漢,前130年-前51年,淮陽陽夏(今河南太康),官至丞相

黃香東漢(18年-106年),東漢,18年-106年,江夏安陸(今湖北云夢),官員、孝子

黃忠三國(?-220年),三國,?-220年,南陽(今河南南陽),封關(guān)內(nèi)侯

黃蓋三國,三國,生卒年不詳,零陵,赤壁之戰(zhàn),獻(xiàn)計(jì)火攻

黃鳳麟隋朝(555年-626年),隋朝,555年-626年,江夏郡黃岡縣,黃姓第一位狀元

黃巢唐朝(820年-884年),唐朝,820年-884年,曹州冤句(今山東菏澤),唐末農(nóng)民起義領(lǐng)袖

黃仁澤唐朝(865年-945年),唐朝,865年-945年,福州侯官,黃姓第一武狀元

黃居寀五代(933年-993年),五代,933年-993年,成都(今屬四川),翰林待詔

黃筌五代(約903-965年),五代,約903-965年,成都(今屬四川),畫家

黃中庸北宋(1030年-1110年),北宋,1030年-1110年,福建興化,文學(xué)家,政治家

黃庭堅(jiān)北宋(1045年-1105年),北宋,1045年-1105年,分寧(今江西修水縣),江西詩派的開創(chuàng)人,[15]

黃道婆元朝(1245年-1330年),元朝,1245年-1330年,海南,女工藝家

黃公望元朝(1269年-1354年),元朝,1269年-1354年,江浙行省常熟縣(今江蘇),畫家

黃道周明朝(1585年-1646),明朝,1585年-1646,福建漳浦(今東山縣),書畫家、抗清英雄

黃綰明朝(1477年-1551年),明朝,1477年-1551年,浙江省黃巖縣(今溫嶺市),禮部尚書

黃宗羲明末清初(1610年-1695年),明末清初,1610年-1695年,紹興府余姚縣,史學(xué)家、地理學(xué)家

黃龍士清朝(1651年-?),清朝,1651年-?,江蘇泰州,圍棋高手

黃慎清朝(1687年-?),清朝,1687年-?,福建寧化,畫家

黃易清朝(1744年-1802年),清朝,1744年-1802年,浙江錢塘,篆刻家

黃景仁清朝,1749年-1783年,常州府武進(jìn)縣(今江蘇省常州市)詩人,文學(xué)家

黃祖江夏太守

黃權(quán)三國,巴西閬中人(今四川閬中)。

黃沉?xí)x朝,魏郡斥丘人(今河北成安)。

黃回南朝,宋竟陵郡人(今湖北鐘祥)。

黃法氍南朝,陳巴山新建人(今江西樂安龔坊)。

黃姓近代名人

黃以周清朝(1828年-1899年),清朝,1828年-1899年,定海廳(今舟山),內(nèi)閣中書

黃飛鴻清朝(1847年-1925年),清朝,1847年-1925年,廣東省南海縣,嶺南武術(shù)界宗師

黃遵憲清朝(1848年-1905年),清朝,1848年-1905年,廣東嘉應(yīng)州,詩人,外交家

黃興清末民初,1874年-1916年,湖南省長沙縣民國創(chuàng)建者之一

郡望

江夏郡:漢高帝置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。治所在安陸,今天湖北省安陸市。

南安郡:南朝梁天監(jiān)(502~519年)析晉安郡置南安郡,治晉安縣(今南安市豐州鎮(zhèn)),轄今莆田、泉州、漳州、廈門四市地。

濮陽郡:治所在濮陽(今濮陽市西)。

東陽郡:三國吳寶鼎元年(266)置郡,屬揚(yáng)州。治金華縣(金華市婺城區(qū))。

松陽郡:隋朝置郡,今浙江省松陽縣。

櫟陽郡:古縣名,故城在今天陝西省臨潼縣東北。

安定郡:漢武帝置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甘肅省平?jīng)龅貐^(qū)及寧夏西部,治所高平,在寧夏固原縣。

房陵郡:漢置房陵縣,屬漢中郡。建安末年置房陵郡,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(qū)。

漢東郡:古縣名。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。

上谷郡: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,治所沮陽,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。

譙郡:東漢建安年間置,相當(dāng)于今天安徽,河南二省之間地區(qū)。

山谷堂:因黃庭堅(jiān)著有《山谷集》而得名。黃庭堅(jiān),北宋書法家、文學(xué)家。字魯直,號(hào)山谷道人、涪翁,分寧(今江西省修水縣)人。歷官集賢校理、著作郎、秘書丞、涪州別駕、吏部員外郎。

江夏堂:典出東漢安陸人黃香,九歲喪母,對父極孝,夏天扇枕席,冬天暖被窩。博學(xué)經(jīng)典,善寫文章,京城號(hào)稱“天下無雙,江夏黃童”,官至魏郡太守。

寬和堂: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。當(dāng)時(shí)的官吏都很嚴(yán)肅,黃霸為政獨(dú)尚寬和。宣帝時(shí),他任廷正(司法官),因事被關(guān)在監(jiān)獄。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,終于平反昭雪。

一、huáng

現(xiàn)行常見姓氏。分布很廣:今北京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度、平邑、龍口,內(nèi)蒙古之烏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廣西之田林,貴州之從江,云南之瀘水、河口、隴川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漢、回、滿、蒙、侗、鮮、彝、傣、羌、壯、白、畬、黎、水、京、苗、瑤、土家、布依、納西、赫哲、仫佬、拉祜、哈尼、裕固等多個(gè)民族皆有此姓?!多嵧ㄖ尽?、《續(xù)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
1、鄭樵注云:“嬴姓。陸終之后受封於黃,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,在楚與國也。僖十二年,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”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宋學(xué)士集》注云:“臺(tái)(臺(tái))駘封於汾州,其后為沉、姒、蓐、黃諸國。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?!迸_(tái)駘,相傳為古帝少昊之苗裔,世為水官之長。顓頊封之于汾川,后遂以為汾水之神。汾州,即今山西汾陽。

3、突厥族亦有黃姓?!短茣ね回蕚鳌份d:蘇祿大首領(lǐng)莫賀達(dá)干、都摩支二部方盛。而種人自謂娑葛后者為黃姓;蘇祿為黑姓。更相猜仇。天寶十二載,黑姓部立登里伊羅蜜施(dēnglǐyīluómìshī)為可汗。至德后,黃、黑姓皆立可汗相攻。中國(按:此當(dāng)指唐王朝)方多故,不暇治也。

4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唐書》又注:“邕管蠻有黃姓。唐黃少卿、少高、少溫是也?!?/p>

5、為陸姓所改?!独m(xù)通志·氏族略·總論·冒姓》載:“元黃公望,本姓陸,出繼永嘉黃翁,遂冒姓黃氏?!?/p>

6、清代高麗族亦有黃姓,散處易州、開州等地方?!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。

7、為清代滿族黃佳氏、烏雅氏所改,見劉慶華《滿族姓氏錄》。

8、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“哈拉”所改?!俺粘骺恕保照苷Z為黃鼠狼,當(dāng)為氏族圖騰,以之名族,以族為氏,或依其漢意“黃鼠狼”之首音取“黃”而為單姓。

9、黎族之黃姓,海南白沙縣有分布。因方音所致,王、黃不分,或稱本姓王,后作“黃”;或謂本姓黃,后作“王”。

10、壯族之“黃”,乃“皇帝”之意。

11、白族之黃姓,源於圖騰崇拜。白族語稱“介恥”,或?yàn)椤吧w恥”。漢意為“雞氏族”,即以雞為其圖騰的氏族,遂以雞名其族,以族名為姓。后或據(jù)其漢意為單姓姬、紀(jì),或音變而為奚、高、黃等。

12、裕固族之黃姓,則由西喇氏所改。“西喇”,本戶族名,或以代姓。漢意為黃色,后或依其漢意而為單姓“黃”。

二、(黃)

黃姓分布:分布很廣,約占全國人口2.2%,為中國人口最多10個(gè)姓之一。黃姓主要集中于長江以南地區(qū)。尤以廣東多此姓,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19%。四川、湖南、廣西、江西等省(區(qū))亦多此姓,上述5省(區(qū))黃姓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56%。

黃姓起源:

1、系自嬴姓。顓頊曾孫陸終之后,受封于黃(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),春秋時(shí)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

2、出于金天氏。自臺(tái)駘封于汾州(故治在今山西汾陽),其后為沈、姚、蓐、黃諸國,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,見《宋學(xué)士集》。

3、河西黃氏出自漢、晉時(shí)匈奴屠各部。

4、金時(shí)女真人移剌氏(即耶律氏),漢姓為黃。清滿洲人姓,世居沈陽、牛莊等地。又,清滿洲八旗姓黃佳氏、烏雅氏、伊喇氏等后均改為黃氏。

5、唐時(shí)突厥人姓突騎施后改為黃、黑二氏。

6、唐時(shí)邕管(故治在今廣西南寧)蠻有黃姓,見《唐書》。壯族姓。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顏色為姓。

7、清高麗人姓。凡三派,出易州、開州、益州等地。今朝鮮族姓。

8、明、清時(shí)云南麗江府石鼓土把總有黃姓,系藏族。

9、清貴州思州府土司黃姓始于明朝。

10、景頗族曾行氏;漢姓為黃。

11、裕固族西喇氏,漢族為黃。

12、哈尼族埃拉氏,漢姓為黃。

13、臺(tái)灣土著、白、赫哲、回、京、仫佬、苗、瑤、彝、布依、土家、黎(216

黃姓名人:

黃歇,春秋時(shí)楚春申君。

郡望:櫟陽、安定、房陵、漢東、上谷、譙郡、江夏。

其他:

①臺(tái)灣黃姓,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、武田、守田、友田、橫田、幸田、廣田、廣潮、廣江、廣??、廣岡、廣內(nèi)等,這些姓均含黃字一部分或黃字。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全部恢復(fù)黃姓。②臺(tái)灣土著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使用過日本姓高山、木下者,在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重新選擇了黃姓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huáng

現(xiàn)行常見姓氏。分布很廣:今北京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度、平邑、龍口,內(nèi)蒙古之烏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廣西之田林,貴州之從江,云南之瀘水、河口、隴川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漢、回、滿、蒙、侗、鮮、彝、傣、羌、壯、白、畬、黎、水、京、苗、瑤、土家、布依、納西、赫哲、仫佬、拉祜、哈尼、裕固等多個(gè)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鄭通志》、《續(xù)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
1、鄭樵注云:“嬴姓。陸終之后受封於黃,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,在楚與國也。僖十二年,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?!?/p>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宋學(xué)士集》注云:“臺(tái)(臺(tái))駘封於汾州,其后為沉、姒、蓐、黃諸國。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?!迸_(tái)駘,相傳為古帝少昊之苗裔,世為水官之長。顓頊封之于汾川,后遂以為汾水之神。汾州,即今山西汾陽。

3、突厥族亦有黃姓。《唐書·突厥傳》載:蘇祿大首領(lǐng)莫賀達(dá)干、都摩支二部方盛。而種人自謂娑葛后者為黃姓;蘇祿為黑姓。更相猜仇。天寶十二載,黑姓部立登里伊羅蜜施(dēnglǐyīluómìshī)為可汗。至德后,黃、黑姓皆立可汗相攻。中國(按:此當(dāng)指唐王朝)方多故,不暇治也。

4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唐書》又注:“邕管蠻有黃姓。唐黃少卿、少高、少溫是也?!?/p>

5、為陸姓所改?!独m(xù)通志·氏族略·總論·冒姓》載:“元黃公望,本姓陸,出繼永嘉黃翁,遂冒姓黃氏?!?/p>

6、清代高麗族亦有黃姓,散處易州、開州等地方?!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。

7、為清代滿族黃佳氏、烏雅氏所改,見劉慶華《滿族姓氏錄》。

8、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“哈拉”所改。“朝日朝恩克”,赫哲語為黃鼠狼,當(dāng)為氏族圖騰,以之名族,以族為氏,或依其漢意“黃鼠狼”之首音取“黃”而為單姓。

9、黎族之黃姓,海南白沙縣有分布。因方音所致,王、黃不分,或稱本姓王,后作“黃”;或謂本姓黃,后作“王”。

10、壯族之“黃”,乃“皇帝”之意。

11、白族之黃姓,源於圖騰崇拜。白族語稱“介恥”,或?yàn)椤吧w恥”。漢意為“雞氏族”,即以雞為其圖騰的氏族,遂以雞名其族,以族名為姓。后或據(jù)其漢意為單姓姬、紀(jì),或音變而為奚、高、黃等。

12、裕固族之黃姓,則由西喇氏所改?!拔骼?,本戶族名,或以代姓。漢意為黃色,后或依其漢意而為單姓“黃”。

二、(黃)

黃姓分布:分布很廣,約占全國人口2.2%,為中國人口最多10個(gè)姓之一。黃姓主要集中于長江以南地區(qū)。尤以廣東多此姓,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19%。四川、湖南、廣西、江西等省(區(qū))亦多此姓,上述5省(區(qū))黃姓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56%。

黃姓起源:

1、系自嬴姓。顓頊曾孫陸終之后,受封于黃(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),春秋時(shí)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

2、出于金天氏。自臺(tái)駘封于汾州(故治在今山西汾陽),其后為沈、姚、蓐、黃諸國,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,見《宋學(xué)士集》。

3、河西黃氏出自漢、晉時(shí)匈奴屠各部。

4、金時(shí)女真人移剌氏(即耶律氏),漢姓為黃。清滿洲人姓,世居沈陽、牛莊等地。又,清滿洲八旗姓黃佳氏、烏雅氏、伊喇氏等后均改為黃氏。

5、唐時(shí)突厥人姓突騎施后改為黃、黑二氏。

6、唐時(shí)邕管(故治在今廣西南寧)蠻有黃姓,見《唐書》。壯族姓。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顏色為姓。

7、清高麗人姓。凡三派,出易州、開州、益州等地。今朝鮮族姓。

8、明、清時(shí)云南麗江府石鼓土把總有黃姓,系藏族。

9、清貴州思州府土司黃姓始于明朝。

10、景頗族曾行氏;漢姓為黃。

11、裕固族西喇氏,漢族為黃。

12、哈尼族埃拉氏,漢姓為黃。

13、臺(tái)灣土著、白、赫哲、回、京、仫佬、苗、瑤、彝、布依、土家、黎(216

黃姓名人:

黃歇,春秋時(shí)楚春申君。

郡望:櫟陽、安定、房陵、漢東、上谷、譙郡、江夏。

其他:

①臺(tái)灣黃姓,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、武田、守田、友田、橫田、幸田、廣田、廣潮、廣江、廣??、廣岡、廣內(nèi)等,這些姓均含黃字一部分或黃字。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全部恢復(fù)黃姓。②臺(tái)灣土著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使用過日本姓高山、木下者,在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重新選擇了黃姓。

堂號(hào)

江夏郡:漢高帝置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。治所在安陸,今天湖北省安陸市。

南安郡:南朝梁天監(jiān)(502~519年)析晉安郡置南安郡,治晉安縣(今南安市豐州鎮(zhèn)),轄今莆田、泉州、漳州、廈門四市地。

濮陽郡:治所在濮陽(今濮陽市西)。

東陽郡:三國吳寶鼎元年(266)置郡,屬揚(yáng)州。治金華縣(金華市婺城區(qū))。

松陽郡:隋朝置郡,今浙江省松陽縣。

櫟陽郡:古縣名,故城在今天陝西省臨潼縣東北。

安定郡:漢武帝置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甘肅省平?jīng)龅貐^(qū)及寧夏西部,治所高平,在寧夏固原縣。

房陵郡:漢置房陵縣,屬漢中郡。建安末年置房陵郡,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(qū)。

漢東郡:古縣名。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。

上谷郡: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。相當(dāng)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,治所沮陽,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。

譙郡:東漢建安年間置,相當(dāng)于今天安徽,河南二省之間地區(qū)。

山谷堂:因黃庭堅(jiān)著有《山谷集》而得名。黃庭堅(jiān),北宋書法家、文學(xué)家。字魯直,號(hào)山谷道人、涪翁,分寧(今江西省修水縣)人。歷官集賢校理、著作郎、秘書丞、涪州別駕、吏部員外郎。

江夏堂:典出東漢安陸人黃香,九歲喪母,對父極孝,夏天扇枕席,冬天暖被窩。博學(xué)經(jīng)典,善寫文章,京城號(hào)稱“天下無雙,江夏黃童”,官至魏郡太守。

寬和堂: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。當(dāng)時(shí)的官吏都很嚴(yán)肅,黃霸為政獨(dú)尚寬和。宣帝時(shí),他任廷正(司法官),因事被關(guān)在監(jiān)獄。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,終于平反昭雪。

一、huáng

現(xiàn)行常見姓氏。分布很廣:今北京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度、平邑、龍口,內(nèi)蒙古之烏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廣西之田林,貴州之從江,云南之瀘水、河口、隴川、路南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漢、回、滿、蒙、侗、鮮、彝、傣、羌、壯、白、畬、黎、水、京、苗、瑤、土家、布依、納西、赫哲、仫佬、拉祜、哈尼、裕固等多個(gè)民族皆有此姓?!多嵧ㄖ尽?、《續(xù)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
1、鄭樵注云:“嬴姓。陸終之后受封於黃,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,在楚與國也。僖十二年,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?!?/p>

2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宋學(xué)士集》注云:“臺(tái)(臺(tái))駘封於汾州,其后為沉、姒、蓐、黃諸國。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?!迸_(tái)駘,相傳為古帝少昊之苗裔,世為水官之長。顓頊封之于汾川,后遂以為汾水之神。汾州,即今山西汾陽。

3、突厥族亦有黃姓?!短茣ね回蕚鳌份d:蘇祿大首領(lǐng)莫賀達(dá)干、都摩支二部方盛。而種人自謂娑葛后者為黃姓;蘇祿為黑姓。更相猜仇。天寶十二載,黑姓部立登里伊羅蜜施(dēnglǐyīluómìshī)為可汗。至德后,黃、黑姓皆立可汗相攻。中國(按:此當(dāng)指唐王朝)方多故,不暇治也。

4、《姓氏考略》據(jù)《唐書》又注:“邕管蠻有黃姓。唐黃少卿、少高、少溫是也?!?/p>

5、為陸姓所改?!独m(xù)通志·氏族略·總論·冒姓》載:“元黃公望,本姓陸,出繼永嘉黃翁,遂冒姓黃氏?!?/p>

6、清代高麗族亦有黃姓,散處易州、開州等地方?!肚逋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。

7、為清代滿族黃佳氏、烏雅氏所改,見劉慶華《滿族姓氏錄》。

8、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“哈拉”所改?!俺粘骺恕?,赫哲語為黃鼠狼,當(dāng)為氏族圖騰,以之名族,以族為氏,或依其漢意“黃鼠狼”之首音取“黃”而為單姓。

9、黎族之黃姓,海南白沙縣有分布。因方音所致,王、黃不分,或稱本姓王,后作“黃”;或謂本姓黃,后作“王”。

10、壯族之“黃”,乃“皇帝”之意。

11、白族之黃姓,源於圖騰崇拜。白族語稱“介恥”,或?yàn)椤吧w恥”。漢意為“雞氏族”,即以雞為其圖騰的氏族,遂以雞名其族,以族名為姓。后或據(jù)其漢意為單姓姬、紀(jì),或音變而為奚、高、黃等。

12、裕固族之黃姓,則由西喇氏所改?!拔骼?,本戶族名,或以代姓。漢意為黃色,后或依其漢意而為單姓“黃”。

二、(黃)

黃姓分布:分布很廣,約占全國人口2.2%,為中國人口最多10個(gè)姓之一。黃姓主要集中于長江以南地區(qū)。尤以廣東多此姓,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19%。四川、湖南、廣西、江西等省(區(qū))亦多此姓,上述5省(區(qū))黃姓約占全國漢族黃姓人口56%。

黃姓起源:

1、系自嬴姓。顓頊曾孫陸終之后,受封于黃(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),春秋時(shí)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

2、出于金天氏。自臺(tái)駘封于汾州(故治在今山西汾陽),其后為沈、姚、蓐、黃諸國,為晉所滅,后亦以黃為氏,見《宋學(xué)士集》。

3、河西黃氏出自漢、晉時(shí)匈奴屠各部。

4、金時(shí)女真人移剌氏(即耶律氏),漢姓為黃。清滿洲人姓,世居沈陽、牛莊等地。又,清滿洲八旗姓黃佳氏、烏雅氏、伊喇氏等后均改為黃氏。

5、唐時(shí)突厥人姓突騎施后改為黃、黑二氏。

6、唐時(shí)邕管(故治在今廣西南寧)蠻有黃姓,見《唐書》。壯族姓。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顏色為姓。

7、清高麗人姓。凡三派,出易州、開州、益州等地。今朝鮮族姓。

8、明、清時(shí)云南麗江府石鼓土把總有黃姓,系藏族。

9、清貴州思州府土司黃姓始于明朝。

10、景頗族曾行氏;漢姓為黃。

11、裕固族西喇氏,漢族為黃。

12、哈尼族埃拉氏,漢姓為黃。

13、臺(tái)灣土著、白、赫哲、回、京、仫佬、苗、瑤、彝、布依、土家、黎(216

黃姓名人:

黃歇,春秋時(shí)楚春申君。

郡望:櫟陽、安定、房陵、漢東、上谷、譙郡、江夏。

其他:

①臺(tái)灣黃姓,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、武田、守田、友田、橫田、幸田、廣田、廣潮、廣江、廣??、廣岡、廣內(nèi)等,這些姓均含黃字一部分或黃字。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全部恢復(fù)黃姓。②臺(tái)灣土著在日本侵占臺(tái)灣時(shí)期曾被迫使用過日本姓高山、木下者,在1945年臺(tái)灣光復(fù)后,奉命重新選擇了黃姓。

熱門姓氏


    Warning: include(D:wwwroot66perfect-style-express.com/e/ad/bjxside.html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D:wwwroot66perfect-style-express.comedatatmptempnews31_all.php on line 179

    Warning: include(): Failed opening 'D:wwwroot66perfect-style-express.com/e/ad/bjxside.html' for inclusion (include_path='D:wwwroot66perfect-style-express.comeextendtwoirclass') in D:wwwroot66perfect-style-express.comedatatmptempnews31_all.php on line 179